入手 A7M3已经有一段时间了,索尼在这么小的机身内加入了全画幅、内录4K视频、五轴防抖、双卡槽、大电池等等诸多功能,综合实力非常强劲。

但本期视频内容跟以上这些点都没关系。今天我想聊的是,我在使用 A7M3 过程中遇到的第一个问题:索尼的色彩科学(图片配置文件)。

***

我之前的主力摄影机是 BMPCC,它的色彩科学是非常简洁的,只有视频、电影两个模式可选。视频模式提供普通的曝光和色彩,电影模式通过 Log 在大光比环境中获得高动态范围,方便后期调色。

但是在索尼的机器上,有PP1-PP10,十种图片配置设置!

不同的设置里面又交叉混合了Cine、709、SLOG、HLOG等多种伽马曲线,和Cinema、709、S-Gamut等多种色彩模式。

作为一个索尼新用户,我在看到PP123这种无意义的命名时,完全不知道哪个模式对应什么色彩。

随机附带的纸质说明书也没有对【图片配置文件】提供任何说明,需要用户去官网的【帮助指南】上去了解。而官网的【帮助指南】写的也很乱。基本上是在用一个用户看不懂的名词去解释另一个看不懂的名词。

我需要花点时间,来消化这堆东西。

****

色彩科学:我们在视频或图片调色时,主要控制画面中【明暗层次变化(调性)】和【色彩倾向】两个内容。

以一帧静态画面为例。明暗变化的快慢(对比度)主要受伽马值影响。色彩则可以通过色彩模式控制。

所以,可以根据伽马和色彩模式这两个核心参数,对A7M3的【图片配置文件】进行简单的分类。

PP1-PP4,用的都是很线性的伽马曲线,亮暗分明、对比度强,没有对高光和暗部进行特殊的优化。可以当成普通的视频模式来使用。

PP5-PP6,用了 Cine 伽马,柔化暗部的反差,强调亮部的层次。动态范围更高,更有层次感。可以理解为,已经加了颜色的 Log 模式。Cine 1 - Cine 4,伽马值中间调部分应该是接近的,只是对亮部、暗部做了区别处理。懒人电影模式。

PP7-PP9,用了 S-Log,画面为灰度,需要后期校色。通过示波器观察,S-Log2(PP7)亮部拉到了100,暗部拉到了10,拥有比较高的对比度。S-Log3(PP8、PP9)亮部最高只到75,暗部拉到15,更加的平,拥有更多调节空间。

注意:切到 S-Log 模式,在相机的显示屏上会看到暗部出现很多的噪点。因为

PP10,用了 HLOG,是索尼为推进广播电视领域 HDR 而设计的格式,色彩用 BT.2020 标准,比 BT.709 拥有更广的色域。

### 色彩模式设置建议

忘掉毫无意义的 PP1。

日常记录,没有太多后期时间的话。可以选 BT.709 为基础的模式(如PP4)。

大光比的情况下,可以选以索尼自己的 CIne 为基础的模式(如PP6)。

如果有后期调色需求,想要精确控制色彩的,可以选 Log 模式( 如PP7-SLOG2 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