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段时间买了一台 GH5 玩,当给 GH5 配置镜头群的时候发现,唯卓 EF-M2 转接环并不支持我手头的图丽11-16 和适马18-35 镜头,而 Metabones 转接环的价格又太贵,且转接后无法上稳定器。搜索发现松下有 10-25mm/f1.7 这颗镜头,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下单了(¥10200 排队半个月)。

镜头:松下 10-25mm/f1.7

等效:20-50mm/f3.4

重量:690g

1. 镜头参数
不论拍摄静态照片还是动态的视频,景深控制都是必不可少的。较浅的景深可以给物理上二维的画面加入纵深感。

同一焦距,光圈f值越大景深越浅,而 M43 镜头群里面一直缺少大光圈变焦镜头,特别是能覆盖广角端的大光圈变焦镜头。

在松下 10-25 镜头发布之前,M43的用户只能借助增光减焦环,来获得这样的镜头效果。但转接环毕竟是第三方外设,又会存在额外的价格,对焦不稳定,额外等体积重量等问题。失去了轻便,玩 M43 就没有意义了。

松下这个镜头,等效 20-50mm 焦距,可以覆盖开箱、Vlog、旅拍、滑板等常见场景。因为覆盖了20mm、28mm、35mm、50mm 等焦距,不用像以前配置 7-14 和 12-35 来回切换,拍摄效率也大大提升了。

f3.4 等效光圈,虽然相比全画幅动辄 f2.8 的光圈还是小很多,但实实在在提升了进光量,改善了弱光表现。

2. 产品细节

- 光圈环

相比常见的镜头光圈环,10-25镜头每档光圈环之间多了两个刻度线,可以实现1/3档的光圈调节,你还可以在 GH5 相机菜单中设置光圈连续变化,变成无级光圈调节。

看起来很酷对吧。但我思考了半天,也没想到这个功能的应用场景。如果是用来连续改变曝光适应场景光线变化,自动ISO和可变ND来的更实在。如果用来改变景深,由于自动ISO的延迟性,画面不可避免的会有明暗跳动。

- 对焦环

对焦环同时作为手动对焦开关,下拉打开手动对焦,对焦刻度也同时出现,上推关闭手动对焦。


对焦环的阻尼适中,行程不到半圈,在最近、最远对焦位置,有类似物理限位的提示。手动对焦相比12-60没有太多矿量,准确度提升很多,整体体验不错。

- 重量

单镜头重 690g。

GH5 搭配这颗镜头,加上 ND、麦克风之后的重量 1.5kg,重量与索尼A7M3 + 蔡司1635相当。失去了搭配12-60镜头的那种轻松劲儿,但这个重量仍然在我个人的手持拍摄可接受范围。

好消息是这个镜头可以搭配如影SC使用。使用如影SC自带的快装板、增高板能够完成调平。整套装备总重量 2.9kg。

需要注意:

1. 因为如影SC的各个轴距都比较短,横滚轴需要在相机热靴增加一点配种才能在极限距离调平。

2. 俯仰轴也存在同样的问题,调平后机身右侧在取出时会卡主,需要先将云台整体外拉,才能取出来,这样会导致每次使用云台都要再调平一下。

3. 镜头焦距大于20mm后,镜头伸出稳定器略微失平衡,此时仍然可以靠电机的力量维持平衡。建议此状态时对电机进行自动校准,增加稳定性。

然后以上是建立在 GH5 机身自重大的情况,比 GH5 轻很多的 M43 机器搭配 10-25 镜头,目测是无法调平的。

3. 画质

对于视频拍摄来说,摄影圈里强调的分辨率、对焦速度之类的意义不太大。呼吸效应、抗眩光、焦外效果之类的可以关注一下。

最近都是雾霾天,这部分后面再拍。

***

总结

优点:

  • 恒定“大”光圈
  • 焦段实用(20mm/28mm/35mm/50mm 均被覆盖)
  • 体积重量控制的不错
  • 能够搭配稳定器使用

缺点:

  • 价格较贵(现货¥10200,期货¥9800)


***

购买建议:

对视频玩家,脱离设备体系谈镜头没意义。下面是整体方案的一些建议。

如果你以拍摄视频为主且预算充足,GH5 + 1025镜头 + 滤镜 + 如影SC,2万元上下。你就可以获得一套4K + 10bit 422 + Log + 稳定器的完整拍摄设备。而且全套设备可以装进一个摄影包里面。

如果你以拍摄视频为主而预算不足,建议 GH5 + 12-60镜头的套机组合,大约一万块。机身镜头双稳定,不需要稳定器也可以拍摄99%的场景。

如果你更多的是拍照,只是偶尔尝试拍视频,建议 A7M3 + 16-35镜头。全画幅、高照片画质、逆天的续航、可用的4K视频,旅拍什么的都完全够用。